考军校的士兵兄弟必看
军校,快开学了!今天,我们聚焦一群特殊的“军校学员”——战士学员。就是那些先到部队当兵,然后参加“军考”,最终进入军校的学员。
近些日子,不断有士兵收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报道——
①驻守在东海某一类海岛上的东部战区海军某部,今年有5名战士喜圆军校梦;▲3名考学士兵喜提录取通知书(2名提干士兵仍在海上执行任务)
②近日,在76集团军“铁拳旅”野外驻训地,59名战士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军队院校录取通知书。
③今年,第72集团军某旅有40余人考上军校!
有些录取通知书是送到了营区,有些士兵是在野外驻训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还有的是在偏远艰苦的海岛收到的。
讲真,这些考上军校的士兵,不容易!
不论是在地方的普通高中,还是在任务繁重的军营,想要考上军校,都是相当难的。
对于军营里的士兵而言,想要考军校,所要面对的挑战,恐怕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考试,也不单单是军事技能和体能的考核,更多的挑战还在于单位任务、日常训练和文化复习之间,如何找一个平衡点。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日常的繁杂和琐碎、训练和站岗,已经让很多士兵熄灯之后,倒头就睡!
虽说很多单位都会给打算考学的士兵,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尽可能舒适安心的复习环境,但是身处军营,很多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夜间的站岗,比如白天的训练,比如需要全员参与的大项任务。
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想要在部队里考上军校,都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儿。
很庆幸,每年都有一群目标笃定、坚持不懈、努力不息的士兵,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不单单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在后来者以鼓励和指引——
看,到部队当兵,照样是可以考上军校的!
每名士兵的军考之路,都是一段充满着艰辛与挑战、失落和惊喜的道路。
对于部分士兵来说,平衡训练和学习,是一个难题,而这其实也只能算是基础性问题。
还有一些难题,不身处其中,或许都很难想象。
比如——年龄。
火箭军某部队警卫连中士刘赛,2019年时,他24岁,本符合大学生士兵提干条件,却因为文化成绩,而遗憾止步。
错过了这一岁,来年的机会又何处寻呢?
2020年的他,已经25岁了,不符合“大学生士兵提干条件”,可万幸的是,他因为拿了两个三等功,而被顺利保送!
恰如他自己所说,“既然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牢牢把握住!”
可是,我们得明白,对于更多的士兵而言,他们是没有这么多次机会的,一次机会没把握住,或许就跟军校完全失之交臂了!
世间万事,都是如此——半由人事,半由天命。
对于考上军校的士兵战友,我们想说一句“祝贺”;
对于没能如愿的战友,我们更想说一句“请继续加油”。
毕竟,“士兵考军校”这件事,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太多太多。“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
战士考学已经成为部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士兵考学的过程中,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组建“文化补习班”、购买军考教程、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聘请驻地高中名师进行授课辅导……这些都算是基础操作;
根据每名考生学习进度,帮助考生科学制定复习计划……这些算是进阶操作。
2019年6月,有一个特别牛的操作:
一支海防部队,为一名在海岛上的士兵,在气象条件一般、没有地方船只敢出海的情况下,专门派遣了一艘艇,送他上岸去参加考试。
恰如这个旅的政委所言,“关乎战士切身利益的事,要想方设法办妥办好。”
考学,这是改变士兵命运轨迹的一件大事,需要各级领导拿出这样的决心和魄力,把士兵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当然,对于达成所愿的士兵而言,除了感谢组织和部队,还应该感谢那个一直在坚持努力和付出的自己。
很多人都是在其他人进入梦乡之后,还在挑灯夜读,甚至在站岗下哨之后,才能走进学习室温习功课。
“吃过的苦绝不白费,每一口都算数。”
这或许是给考上军校的士兵,最好的注解!再过几天,军校就要开学了。
目前,军校的新训工作,已经准备完备,那些此前被操练的新训班长们,纷纷坦言:
“2020年新学员,等你们很久了!”
事实上,新训班长就位,只是做好军校开学准备的一部分。
在陆军装甲兵学院,除了打扫好营区环境,还给新学员准备了“陆战之王”牌矿泉水,以及覆盖到宿舍的WIFI。
甚至,连新学员走进军校的拍照留念的场地,都给搭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