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拿着刀要杀死乙,把乙打晕后,准备拿刀砍向乙时,看到乙的样子可怜,没有忍心下手,便放下刀走了。甲的行为构成( )
A. 犯罪未遂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既篷
D. 未犯罪
2. 甲赠送乙一个名贵的手提包(价值10万元),乙以为是赝品,随后将手提包卖给了丙,并告知是正品,丙以8万元买下了手提包,乙的行为构成( )
A. 诈骗罪既遂
B. 诈骗罪未遂
C. 诈骗罪预备
D. 未犯罪
3. 张三是某机关人员,其( )泄露国家秘密,造成了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 故意
B. 故意或过失
C. 过失
D. 疏忽大意
4. 刘能外出时在自己的院内安放了老鼠夹,赵四橇门侵入刘能的院内后,被老鼠夹击为轻伤。刘能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 故意伤害罪
B. 正当防卫
C. 防卫不适时
D. 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1. 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本题中,甲准备拿刀杀死乙,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将乙打晕。但是甲在能继续犯罪之时自动放弃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D【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本题中,乙误以为手提包是赝品,将实际上是正品的手提包以正品的价格卖出,乙并没有实施诈骗罪的实行行为,因为没有骗取他人财物的可能性,乙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故乙无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 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根据《保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保密法》和本办法规定中的“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行为之一:(一)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二)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的。或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 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刘能外出时在自己的院内安放了老鼠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赵四橇门侵入刘能的院内属于非法入侵,故刘能对赵四被老鼠夹击为轻伤的事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