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评论认为,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需要加大科普力度。这话没错,毕竟让大家更多了解量子物理,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但问题在于,与经典物理不同,量子物理难以通俗化、科普化。击破“量子产品”谎言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在公开可见的报道中,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从来没有被科学鉴定过,广告文案只是一些科技名词的无逻辑堆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做证明材料”就可以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须从社会管理入手
B.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需要加大科普力度
C.要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打击“量子产品”
D.“量子产品”谎言不是科学问题,难以用科普手段破除
2·“唯学历论”当然不对,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实际上,有学历和没有学历确实存在区别,名校学历和非名校学历的含金量也存在区别。这种客观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愿和喜好而消失。学校体系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也承担着选拔人才的功能。经过考试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层层选拔,不同学生最终进入不同学校读书。从结果导向看,现行的考试和选拔制度确实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筛选和选拔。我们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意在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特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果动辄就否认学历的价值、名校的价值,这种心态看似跟唯学历论截然相反,实际上却是同一个逻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出自名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更优秀
B.我们应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
C.否定学历与名校价值不可取
D.企业不应该“唯学历论”
3·5月7日,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将在四川省、云南省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处理生成的动态地下应力和能量监测网络,尝试对地震进行预报。汶川地震10周年,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被再次提出。不禁想象,如果10年前汶川地震能够预报,伤亡人数或有所减少。然而,对于地震预报,世界和中国主流科学界所持的观点和态度是一致的:地震目前还不能预报。
最适合做这段新闻的标题是:
A.地震预报,能否实现?
B.地震预报,正在路上
C.地震预报,意义重大
D.地震预报目前无法实现
4·人民陪审员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如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不足,偏重陪审案件“数量”和“陪审率”,“陪而不审、审而不议”“驻庭陪审、编外法官”等现象广泛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履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
A.人民陪审员不应成为法庭上的“稻草人”
B.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中的重要性堪比法官
C.应加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D.应健全人民陪审员的管理机制和履职保障机制
1【答案】A
【解析】第一步,通读原文,分析文段。文段先引用“有评论认为,击破‘量子产品’谎言需要加大科普力度”,接着通过转折提出自己的立场,击破“量子产品”谎言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最后,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作为例证,来证实确实需要通过社会管理来解决问题。
第二步,文段属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文段的重点在于解决的对策,即“通过社会管理来解决”。对比选项,A项是围绕文段的对策进行论述。B项:属于“评论”的观点,不是文段中作者的立场。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个例子,非重点。D项:表述正确,但没有准确表述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是什么。
因此,选择A选项。
2【答案】C
【解析】第一步,阅读文段,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唯学历论”不对,接着指出,我们也不能“多度”,意思是我们不能走向“唯学历论”的对立面,认为“学历无用”。“实际上”转折,解释有学历和没学历,名校和非名校是有区别的,然后用一段话解释说明。最后,再次提出观点, “如果动辄就否认学历的价值、名校的价值是不对的”,意思是,不能否认学历和名校的价值。
第二步,文段是个“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都想表达同一个观点,即“不能否认学历和名校的价值”。对比选项,C项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表述。A项:表述有误,文段只是客观陈述名校和非名校含金量有区别,并没有比较两类学校学生的优劣。B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文段的话题在于讨论“名校和学历”是否有价值。D项:“企业”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C选项。
3【答案】B
【解析】第一步,审题,该题是对新闻拟定标题,需要根据导语来进行命制。文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核心信息即“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宣布,将在四川省、云南省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一系列手段尝试对地震进行预报”。后文是对新闻的具体论述,不重要。
第二步,对比选项。导语的重点信息在于我国尝试对地震进行预报,B项的内容正是对导语的精简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4【答案】C
【解析】第一步,阅读原文,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人民陪审员在法庭中的重要意义。第二句用“然而”进行转折,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最后具体列举有哪些问题。文段的重点在于提出问题,文段想表达的是如何解决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加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A项:没有给出具体措施,表述不够明确。B项:转折前的非重点,故排除。D项:只是解决举例子中的部分问题,片面。
因此,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