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

您当前位置: 部队考试首页 > 备考资料 > 文章

2022文职招录考试中医学医学考点《中药药理学》

华图教育

《中药药理学》

【考点1】:四气

(1)寒凉性药物: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

(2)温热性药物: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害。

【考点2】:五味

五味:酸、苦、甘、辛、咸。

作用特点:酸能收能涩;苦能泄能燥能坚;甘能补能缓能和;辛能行能散;咸能软能下。

【考点3】: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及作用特点

(1)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2)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样性:中药的多成分性决定了其作用的多样性;

(3)中药作用的双向性:有些中药可随机体状态而产生两种相反的药理作用;

(4)中药量效关系的复杂性:量—效关系的不一致性与其多成分有关。

【考点4】: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代表)、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考点5】:麻黄

(1)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尿、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咳祛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

(2)现代应用:感冒、支气管哮喘、低血压状态、鼻塞。

【考点6】:柴胡

(1)药理作用: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挥发油)、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镇静、镇痛、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对内脏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2)现代应用:发热、病毒性肝炎、咳嗽、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

【考点7】: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学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肿瘤。

【考点8】:黄芩

(1)药理作用:①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抗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保肝、利胆(黄芩素)、镇静、对血液系统影响;②其他药理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自由基损伤、降压。

(2)现代应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和深部脓肿、急性胰腺炎。

【考点9】:黄连

(1)药理作用:①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病原体、抗细菌毒素、抗腹泻、抗炎、解热、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溃疡、抗肿瘤;②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抗心律失常、降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

(2)现代应用: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烧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

【考点10】:金银花

(1)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2)现代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菌痢、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慢性湿疹,钩端螺旋体病。

【考点11】:青蒿

(1)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癌。

(2)现代应用:疟疾、高热、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考点12】: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病原体、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

【考点13】:大黄

药理作用:泻下(致泻的主要成分为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保肝、利胆、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利尿、改善肾功能、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止血、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考点14】: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抗炎、镇痛、免疫抑制。

【考点15】:秦艽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秦艽碱甲)、镇痛、抗过敏、镇静、解热、抗菌、利尿。

(2)其他药理作用:升高血糖、降压、保肝、利胆。

【考点16】:防己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镇痛。

(2)其他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降压、抗心肌缺血)、抗肝纤维化、防治矽肺、抗肿瘤。

【考点17】:雷公藤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作用)、抗炎、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调控血管的新生过程)。

(2)其他药理作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抗生育作用)、抗肿瘤。

【考点18】:厚朴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厚朴煎剂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肠肌有兴奋作用,加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而抑制作用更显著。②促进消化液分泌:厚朴所含挥发油,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能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③抗溃疡:生品厚朴煎剂、姜炙厚朴煎剂、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具有抗溃疡作用,厚朴抗溃疡作用与其抑制胃酸分泌过多有关。④保肝:厚朴酚为抗肝炎病毒的有效成分。⑤抗菌抗病毒:厚朴酚、乙醚及甲醇提取物。⑥抗炎镇痛:厚朴乙醇提取物。

(2)其他药理作用:中枢抑制和肌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

【考点19】: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利尿

作用机理:①抑制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如猪苓、泽泻。②拮抗醛固酮作用,如茯苓素。③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如泽泻。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作用。

(3)利胆保肝。

(4)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

 

 

【考点20】:茯苓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利尿,茯苓素是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②免疫调节作用,茯苓多糖具有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③抗肝硬化。④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松弛肠管,预防溃疡,降低胃酸含量。

(2)其他药理作用:①抗肿瘤,有效成分是茯苓多糖与茯苓素。②抗菌、促进造血功能、镇静等作用。

【考点21】:泽泻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利尿、抗炎、抗实验性肾结石(降低肾钙含量和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形成)。

(2)其他药理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降压。

【考点22】:茵陈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热、镇痛、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是茵陈色原酮和蓟黄素。

【考点23】: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①强心,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②抗心肌缺血。③改善循环。④抗休克。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①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温里药大多具有增强胃肠功能,健胃驱风的作用。②促消化。③利胆、止吐、抗溃疡。

(3)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附子、肉桂、干姜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附子、肉桂、吴茱萸等有镇静作用,附子、乌头、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温里药能通过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改善物质代谢。

(5)抗炎、镇痛。

【考点24】:附子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强心。②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③抗休克。④抗心律失常。⑤心肌保护作用。⑥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⑦抗炎、镇痛,乌头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既是毒性的成分,又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⑧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附子煎剂可抑制胃排空,但却能兴奋离体空肠自发性收缩活动,而具有胆碱样、组胺样的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镇静、局麻。

(3)毒性:附子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常见的中毒症状主要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表现为主,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体温及血压下降等。乌头碱对心脏毒性较大,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心率减慢,房性、室性期外收缩和心动过速,以及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

【考点25】: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理气药对胃肠运动显示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①抑制胃肠运动,通过理气药的作用,可使紊乱的胃肠运动机能恢复正常。②兴奋胃肠运动:部分理气药如枳实、枳壳、乌药、大腹皮等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其运动。

(2)调节消化液分泌: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

(3)利胆。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5)调节子宫机能的作用:枳实、枳壳、陈皮、土木香等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而香附、青皮、乌药、甘松则抑制子宫平滑肌,使痉挛的子宫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小。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考点26】:山楂

药理作用:助消化、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强心、降压)、调节脂质代谢。

【考点27】: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作用于局部血管、促凝血因子生成、作用于血小板、抗纤维蛋白溶解。

【考点28】:三七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止血,三七有“止血神药”之称,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三七止血宜生用。②抗血栓,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③促进造血,三七“祛瘀生新”,现代研究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④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心脏的影响,可降低心肌收缩,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对血管血压的影响,三七扩血管、降血压作用主要与阻Ca2+内流有关。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⑤抗炎,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⑥保肝。⑦抗肿瘤。⑧镇痛,有效成分为人参二醇皂苷。

(2)其他药理作用:镇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成分是PNS和三七多糖)、对代谢的影响(三七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

【考点29】: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①抑制血小板聚集;②增加纤溶酶活性。

(2)改善微循环:①改善微血流,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②改善微血管形态,缓解微血管痉挛,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淤滞和汇集,微血管径攀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

(3)改善血流动力学:多种活血化瘀药物都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还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器官组织血流量。

(4)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5)镇痛。

(6)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考点30】: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防治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脑力工作效率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如人参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补虚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可补充营养,纠正缺失。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大多数虚证患者的内分泌腺体在组织形态上可发生变性或萎缩,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睾丸或卵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

(5)延缓衰老:许多补虚药都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这是中医药能使人类健康长寿而具有特色的重要作用之一。

(6)增强某些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7)抗肿瘤。

上一篇: 2022文职招录考试中医学医学基础综合之药理学

上一篇: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考笔试医疗岗位概述

图书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