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安置

您当前位置: 部队考试首页 > 试题资料 > 文章

2022年甘肃省军转干考试备考之古代文化

华图教育

1.单选题

建国以来曾出现过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①《歌唱祖国》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 ④《春天的故事》

上述歌曲按诞生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单选题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

A.期盼合家团圆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祈祷姻缘美满

3.单选题

小篆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但是书写起来比较慢,不能够适应实际生活中快速书写的要求,随后( )简化了小篆的笔画和书写方式,从而得到广泛地采用。

A.行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4.单选题

《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鼎在古代原本是用于()的器具。

A.祭祀

B.观赏

C.行刑

D.烹饪

 

 

1.【A】

:①《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创作于1950年,是著名的爱国歌曲;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李劫夫于1962年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鼓舞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干劲;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是80年代流行于全国的优秀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深刻变化;

④《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创作于1994年,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故事。

故正确答案为A。

2.【C】

:C项正确:《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题干中“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以为宜于长久”则点明了寓意,即祈愿健康长寿。重阳节也因此被称为“老人节”。

A、B、D项错误:题干均没有体现出这些寓意。

故正确答案为C。

3.【B】

:B项正确,隶书由小篆演变而来,产生于秦,通行于汉,为后世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A项错误,行书出现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C项错误,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D项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4.【D】

:D项正确,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牲畜,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的权力象征。

《滕王阁序》中有“钟鸣鼎食”的说法,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亦云:“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说明活着就要用鼎吃饭。

故正确答案为D。

上一篇: 2022年甘肃省军转干考试基础考点之政治思想

上一篇: 2022湖北军转安置备考之公基知识点试题指导

图书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