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①,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建立在“吾将上下而求索”②“众里寻他千百度”③“为伊消得人憔悴”④之上,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对上述语段引用内容的出处说明错误的是 。
A.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B.②战国·屈原《离骚》
C.③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D.④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单选题
下列书籍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的是:
A.《司马法》
B.《六韬》
C.《三略》
D.《五蠹》
3.单选题
下列诗句描述的情境,发生在冬季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古诗名句的说法,错误的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中秋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李广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西岭”指的是岷山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指的是雪花
1.【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项正确,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项正确,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项正确,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项错误,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D】
:D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五蠹》主要内容是根据韩非子对古今社会不断变迁的看法,论述法治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提出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更有效,反对政治上顽固守旧的态度。
A、B、C三项均属于我国古代兵书,《司马法》是先秦时期重要军事著作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兵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秦末汉初。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D】
:A项错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朝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B 项错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秋天;C项错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写的是春夏之交;D项正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是唐代岑参的咏雪送人之作。
故正确答案为D。
4.【A】
:A项错误:“佳节”指的是重阳节。语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习俗;
B项正确:语出唐•王昌龄《出塞•其二》。唐诗用典常用汉代人物,唐诗中飞将指李广。《史记•李广列传》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C项正确:西岭指的是岷山山脉中的西岭雪山。西岭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53米,为成都第一峰;
D项正确:语出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描写冬季下雪天送武判官从轮台城回京时的雪景,把白雪比作梨花。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上一篇: 北京2022年军转干笔试俗语哲学专项演练
上一篇: 2022年湖北军转安置公基部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