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公共基础笔试知识点复习时,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自己的薄弱环节,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之上。因为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包括了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在复习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专门复习巩固。
1.单选题
下列事件与相关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三藩之乱:吴三桂、康熙
B.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汉景帝
C.八王之乱:苻坚、谢玄
D.安史之乱:郭子仪、史思明
2.单选题
关于下列各组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B.颜回、曾子都属孔子七十二门徒
C.荀子及其弟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
3.单选题
下列表述的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在位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B.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明皇
C.明太祖、明成祖、明惠帝、明思宗
D.清世祖、清宣宗、清穆宗、清德宗
4.单选题
建国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方针或政策:
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④“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上述方针政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5.单选题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历朝历代不乏相关机构与制度的建设。下列不属于监察机构的是:
A.秦汉时期的御史台
B.唐朝的大理寺
C.明朝的东厂、西厂
D.民国时期的检察院
1.【C】
解析:A 项正确: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乱于康熙二十年(1681 年)冬平定。
B 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 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C 项错误:八王之乱是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东晋人,参 加了淝水之战,大破前秦,前秦首领正是苻坚。
D 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期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2.【C】
解析:A 项正确,“古希腊三贤”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 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B 项正确,颜回、曾子都属孔子七十二门徒;C 项错误,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D 项正确,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 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公车上书” 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3.【C】
解析:1368 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败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明成祖 1402 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明惠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 1398 年 6 月 30 日在南京即位,时年 21 岁。明思宗 1627-1644 年在位,年号崇祯。因此明惠帝应在明成祖之前。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4.【A】
解析:“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 1989 年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分别在 1953 年和 1955 年提出来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 1979 年由邓小平提出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是我国现在的外交政策。
故正确答案为 A。
5.【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 项正确,御史台自秦汉时期开始设立,掌管监察之事,属于监察机构。
B 项错误,唐朝的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属于中央司法机关,不属于监察机构。
C 项正确,明朝的东厂全称为东缉事厂,是明朝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西厂全称为西缉事厂, 是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东厂之外增设的。东厂和西厂均属于监察机构。
D 项正确,民国时期的检察院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权、纠举权及审计权。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上一篇: 2023军队文职笔试会计学科目整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