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在即
27所军校的兵哥兵姐邀你加入
戳视频↓↓↓
近距离感受热血青春
联接
日前,人民日报国防版推出报道《我们的军校生活》
军校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里有专业的理论学习
有热血的军事训练
有帅气的军装
有真挚的友情
……
跟随记者一起走进4所军队院校
听军校学员讲述青春追梦的故事
感受军队院校向战而行的使命
1
国防科技大学——
向战研学,精准对接需求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正在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
“我们向战研学,苦练制胜本领,对未来战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这个学期,2019级学员谢桦泽新接触了“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课程引入联合作战推演系统等多种软件辅助理论学习,锻炼提升学员的统筹协调能力。
起初,谢桦泽对推演软件有些不以为意,然而,一次与教员对抗赛的失利改变了他的看法。“如果推演软件上都不能打赢,以后怎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真实战场呢?”谢桦泽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战友组队练习,深入琢磨经典战例,积极向教员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谢桦泽的推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在科研院所、在高原哨所、在荒漠孤岛……大江南北的不同战位上,都有国防科大人用热血书写的青春华章。
火箭军某基地排长丁洋是国防科技大学2017级本科学员,在面临毕业时,他果断选择了去基层建功立业。丁洋说,“基层部队是能让人快速成长的地方,我愿在这里为强军兴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
陆军军医大学——
救死扶伤,实习就是实战
(陆军军医大学“红色军医文化节”活动中,学员们正在进行武装越野跑项目比拼。)
“能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准确做出诊断?”回忆起临床实习的日子,陆军军医大学学员刘梓阳既忐忑又激动。
实习中,刘梓阳第一次与患者面对面问诊。听患者自述病症后,他快速调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分析病因,没几分钟就出了一头汗。“这和曾经以观察学习为主的见习期不同,实习就是实战。”刘梓阳感慨。
“身为军校学员,学好医术、救死扶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员史恒宇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初,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把网络授课和实战教学隔空对接,让学员们第一时间了解救治案例。
那时,医疗队员既是战斗员又是教员,他们抓住任务间隙,为千里外屏幕另一端的年轻学员讲授一线救治案例,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那几天熄灯后,史恒宇都会像“过电影”一样反复回忆这些无比珍贵的第一手学习资料。“教员们不只是教授知识,也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作为军医面对的是什么、职责是什么。”史恒宇说,“人民军医是军人,也是医生。哪里有需要、有危险,我们就应该战斗在哪里。”
3
空军工程大学——
钻研创新,最爱“第二课堂”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在“第二课堂”测试飞机模型。)
漫步菁菁校园,大二学员韩卫航最喜欢独具空天特色的“第二课堂”——学员俱乐部。“学校有40多个学员俱乐部,包括感知装备前沿动态、介绍装备研发故事的军事科技装备发展俱乐部,制作操控航模、无人机自由飞行的空中机器人俱乐部,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研究俱乐部……”韩卫航说,这些俱乐部为学员们搭建了平台,让大家在感兴趣的领域施展才能。
在校史馆里,学员王雪倩正在刻苦练习解说。“我们每届都有优秀的班长参加珠海航展或长春航展,承担解说任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人民空军形象,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她说。
去年毕业季,该校大批毕业学员志愿奔赴战备一线、边疆海岛扎根奋斗,还有不少学员投身科研院所或留校任教,用实际行动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4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实践锻炼,课堂连接战位
(航天工程大学学员在进行队列训练。)
“点火!”随着口令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起,搭载9颗卫星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直上云天。
同一时刻,在数百公里外的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6名学员正实时播报火箭在空中的状态。他们所做的工作,对应着前方卫星发射中心现场的相应技术员岗位。
“目标跟踪正常!”
“测控站信号接收正常!”
学术厅内,台上学员清晰的报告声接连传来。这是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结合重大任务开展的一次实践公开课。真实的任务背景,让全场人员仿佛置身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一般。
2018级学员马骁驿是首批“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班”的学员,从小他就对宇宙和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考入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后,马骁驿感觉自己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去年,马骁驿参与了学校用于服务相关教学训练的卫星——太空试验1号天健卫星的研制和测试发射任务。这次任务让他获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装进行对照,对于卫星的总体设计、测试实验、在轨操作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上一篇: 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