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的是实践基本特征中的( )。
A.自觉能动性
B.物质性
C.客观性
D.社会历史性
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3.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中不可缺少的“骨骼系统”是指(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和哲学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下列不属于其基本特点的是( )。
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C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D.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1.【答案】A
【解析】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能动6性的主要表现。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两条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正确。对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反映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对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A、B、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B正确。
4.【答案】B
【解析】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上一篇: 2024年文职考试图书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