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新规出台,查处违法雷厉风行,如此做法当然大快人心,不仅震慑了违法者,对新规的普及也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雷厉风行能不能够持久?应该说,许多治理条例和规定并不是缺乏针对性,甫一出台之时,执行起来也是声势浩大、雷厉风行、成果显著。但是,由于缺少执法韧性,一些顽疾很快就故态复萌。所谓运动式治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从治理机动车噪音污染来看,很多违法行为都发生在夜间。此时人们大都休息,执法者也概莫能外,这个时段显然是执法的薄弱时间,否则,飙车者也不会常常选择夜间活动。而上海查处的首例机动车噪音违法,从凌晨5时接到举报到中午找到违法者,用时五六个小时,这个查处速度应该说不慢。新规刚刚开始实施,希望这种“速查速纠”能够持久。
文中提及的“运动式治理”指的是:
A.“速查速纠”式执法
B.“雷厉风行”式执法
C.“抓住软肋”式执法
D.“迅速但非持久”式执法
25.自从危险驾驶入刑以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逐渐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因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司法机关对危险驾驶犯罪的打击也是常抓不懈。然而,即便是在严厉打击危险驾驶的大环境之下,仍然有司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被抓到。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不少醉驾被抓的司机是因为缺乏亲友的劝告铤而走险。事实证明,如果在饮酒之后亲友及时进行规劝,不少司机还是愿意放弃醉驾,所以说在饮酒场合亲友对醉酒司机的劝告很有必要,劝阻醉驾者放弃危险驾驶,对司机身边的人而言既是道德义务有时也是法律责任。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法律规定,在饮酒场合,亲友需劝阻醉驾者放弃危险驾驶
B.在饮酒场合,亲友劝阻醉驾者放弃危险驾驶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C.从道德层面来说,亲友劝阻醉驾者放弃危险驾驶是人之常情
D.现实情况中,缺乏亲友的劝告而造成的醉驾被抓并不少见
26.在重庆开州满月乡双坪村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有一条令人惊叹的“悬崖天路”。然而就在以前,双坪村与外界沟通还只能依靠沿山修建的木梯,一度被称为“木梯上的村庄”。从木梯联结的羊肠小道,到破石凿壁的“悬崖天路”,一条道路的嬗变,映照着奋力开拓的精气神。春秋战国的变法革新,汉唐盛世的锐意创新,宋明时期的制度进步,清朝末年的维新图强……翻阅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但凡成功的改革,无不与改革闯将息息相关,无不需要迸发闯劲;缺乏突破精神、放弃进取心态,只会贻误改革时机,影响改革成效。
下列说法与主旨无关的一项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C.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D.鲁迅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见下一页。
24.【答案】D
【解析】第一步,定位词语在文段中的位置。位于文段中间,“所谓运动式治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通过代词可知,“运动式治理”的指代内容应该在上文。根据“许多治理条例和规定并不是缺乏针对性,甫一出台之时,执行起来也是声势浩大、雷厉风行、成果显著。但是,由于缺少执法韧性,一些顽疾很快就故态复萌”可知,“运动式治理”指的是开始时声势浩大、雷厉风行、成果显著,却缺少执法韧性,无法持久下去的执法治理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指代的内容。A项和B项仅突出“快”,却没有体现“持久性”。C项为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25.【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前文提出问题,“即便是在严厉打击危险驾驶的大环境之下,仍然有司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不会被抓到。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不少醉驾被抓的司机是因为缺乏亲友的劝告铤而走险”。后文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饮酒场合亲友对醉酒司机的劝告很有必要,劝阻醉驾者放弃危险驾驶,对司机身边的人而言既是道德义务有时也是法律责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法律规定”无中生有。C项“从道德层面来说”表述片面。D项为问题表述,偏离重点。
因此,选择B选项。
26.【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为“分总”结构,前文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尾句为主旨句,“翻阅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但凡成功的改革,无不与改革闯将息息相关,无不需要迸发闯劲;缺乏突破精神、放弃进取心态,只会贻误改革时机,影响改革成效”。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强调要敢于改革有所作为,要有突破精神和进取心态。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比喻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与文段的主旨无关。
因此,选择A选项。